“上海现代”大展:从历史的棱镜看未来的蓝图

“上海现代”大展:从历史的棱镜看未来的蓝图

hyde88 2025-09-08 装修常识 6 次浏览 0个评论

在上海美术馆41米层的展厅内,一场名为“上海现代”的展览(8月28日-10月7日)正以不同寻常的历史纵深与艺术张力,重新编织着这座城市自1843年开埠以来长达一百八十年的现代化叙事。展览不仅梳理了上海现代化印刻在视觉艺术上的复杂脉络,更为当今艺术创作中国式现代性探索提供了颇具价值的上海样本与智慧启示。

“上海现代”大展:从历史的棱镜看未来的蓝图

展览现场 庞薰琹作品

展览生动展现了上海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通过自上而下的先锋引领与自下而上的日常实践的相互作用,实现了精英探索与大众实践的上下联动。 一方面,它肯定了如鲁迅、庞薰琹等文化精英的思想启蒙和价值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它同样深情地描绘了日常生活、市井烟火中所迸发出的巨大创造性力量。正是这种精英与大众的共鸣、先锋与日常的共生,构成了上海现代化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

“上海现代”大展:从历史的棱镜看未来的蓝图

展览现场 Art Deco风格家具

展览对于“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启发性命题,但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通过展品的并置与对比,不断向观众抛出问题:现代性等于西方化吗?传统与现代必然对立吗?艺术应为谁服务?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身份如何确立?这些开放性的命题邀请观众共同思考,让观展过程成为一个积极的、思辨的旅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海现代”不仅仅是对一座城市的历史回顾,更是通过上海这一个案,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某些普遍性特征和未来方向。上海的故事说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是保有文化主体性的现代化。成功的现代化不是对自身历史的抛弃和对外来文化的全盘移植,而是基于文化自信的化西为中、古为今用。展览中“流动性”的特征表明,中华文明本身就具有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能力。今天的中国式现代化,正需要继承这种文化主体意识,在吸纳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坚守自身的文化根性与价值立场,避免成为任何外部模式的附庸。

“上海现代”大展:从历史的棱镜看未来的蓝图

展览现场 当代艺术版块

“上海现代”展览,如同一部浓缩的、立体的、充满灵光的城市传记,它用艺术的语言书写历史,用历史的深度启迪未来。它不仅让我们看清了上海从“摩登”到“现代”的来时路,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理解正在发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一个极其丰富、深刻且充满文化自信的阐释框架。它属于上海,更属于中国。统观这个展览,我们更加坚信,上海这座始终处于未完成状态的流动之城,将继续作为创新的先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书写下一个又一个辉煌的篇章。

(本文作者为上海市美协副主席,原上海美术馆馆长)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上海现代”大展:从历史的棱镜看未来的蓝图》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